范克平 传统武术文化的守望者
十月的南京,全运会比赛激战正酣。紧张的采访之余,我们来到了范克平先生的家中。
和范克平先生神交已久。2004年下半年,范克平撰写的系列文章《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写真》在本刊连载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早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范克平就采写了《将军从少林来——许世友习武传奇》《打出少林寺——访钱钧将军》等通讯报道。
初见之下,范克平先生给人一种平和如水的感觉,瘦瘦高高的身材,略带吴音的普通话,励口上一副近视镜,整个让人觉得是一个文弱书生。就是这个文弱的书生,却有一身的软硬功夫,一双瘦弱的手能够开砖裂石——据说这是武当派的绝技“五毒殛手”。武人文相,文人武风。文武兼修的人大抵如此。
范克平把我们领进他凌乱的居室,让我们看他收藏的武术器械、炮制的药酒。他介绍说,这些药酒是他的师傅李松如传下来的,他特地从上海李松如老师家里搬来。“这药酒配制有数十年了,外敷内服,功效非常好,是老师的传家宝。”
酒坛子有半人多高,打开坛子盖,一股浓烈的药酒香弥漫了整个房间。
“除了这些药酒,老师留给我的还有近万册的武术书籍和秘本典籍。这些都是明清时期和民国年间的版本,有的可能还是宋元时期的书籍,都是无价之宝。”
范克平搬出他的收藏,满满地摆了一床一地,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着:“这是《武松拳》,这是《鲁智深拳》……这本是孙禄堂先生当年写作《太极拳学》的手稿,非常珍贵。还有杨澄甫先生的《太极拳体用全书》的手抄本……为了收藏、保护、整理这些武术典籍,我花费了我的大部分积蓄。”
望着满床满地发黄的旧书籍,闻着充斥整个房间的药酒香,看着身处凌乱居室中却怡然自得的范克平,一瞬间,我的心中满是感动——为这种执著,为这种迷恋。
学武是一个机缘
1955年,范克平出生于一个革命军人家庭,父亲曾经担任华东军区被服厂厂长,是钱钧将军的老部下。他祖籍山东省寿光县,出生地却在杭州。生在江南,长在江南,江南的细雨微风给了他一副文弱的外表,但是,骨子里却充满了齐鲁人豪侠尚武的个性。
“我练习武术是从小学六年级开始的,当时,我舅舅的未婚妻从东北来南京看望我父母,她见我活泼好动,好打打闹闹的,就开始教我一些武术基本功和拳术套路。上中学时,父亲的老战友又给我介绍了两个老师,教我擒拿格斗。这两个老师是南京一个军事学院的教师,曾经在全军大比武中担任过擒敌教官。那时我对武术特别喜欢,整天刻苦练习。”
说起往日的习武经历,范克平一再强调,他走上武术之路,全凭机遇。在自己的武术之路中,最重要的是遇到了李松如老师。
由于出身于军人家庭,范克平从小就结识了许多军队的老干部。这些老干部都非常关心年轻的范克平。1973年,在当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钱钧将军的介绍下,范克平认识了隐居在南京南郊的李松如老人,并拜老人为师,系统地学习武当功家南派功夫。
李松如是武当功家南派传人,曾经在南京中央国术馆任教,当时已经八十多岁。范克平跟李松如老人学艺十年,掌握了武当派的四大功夫,以及拳械套路、伤科医疗、草药采集炮制等技艺。
“这些传统武术技艺,除了具有健身防身的作用外,还能治病救人,真不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范克平讲起了他曾经用武当五毒手推拿术给一些老干部治病疗伤的故事。
1988年,在钱钧将军的介绍下,范克平给当时的沈阳军区政委傅奎清治疗关节炎。范克平用五毒手推拿术治疗了两个月,终于治好了傅奎清政委多年的老病关节炎。这的事例还有很多。
“老师留下的这些传统方剂和治疗方法,真是神奇。现在,我越来越感到这些是宝贝。”
秉承武当精神
1984年,96岁高龄的李松如老人自感在人世间的日子不多了,就把自己几十年悉心收藏的近万册武功秘籍全部赠送给了范克平,并反复叮嘱:“将来要好好发扬中华武术。”
这些武功秘籍大多是民国年间中央国术馆收集整理的,李松如老人历尽战乱和“文革”的冲击,精心保存了下来。它们大多是明、清、民国年间的手抄、影印本,“有些是非常珍贡的,比如明代武当山真庆宫道长邓坤伦先生的手抄孤本《本草歌诀》,清代两江总督署李德贵的手抄本《武备至要》,李松如、吴鑫侠整理的《百病紧要得效方》《排手固手秘方》等秘籍,都是弥足珍贵的。尤其是大侠邓钟山先生的手抄本《图说功家秘法宝藏全本》五卷共360册,更是珍品。”
范克平介绍着老师留下的珍贵资料。当时,李松如老人在上海的儿女家安度晚年,这些图书资料也放在上海。老师让他到上海去取这些资料,范克平立即推迟了婚礼,赶到上海。“我跟我爱人说,再大的事也没有这件事重要。”
说起老师,范克平充满崇敬感激之隋。“最让我感动的是老师那种无私的精神。1978年,当时老师已经90岁了,他放弃了每天早晚必练20分钟的和血功、太乙真人锁神龟功,为我配制‘排手’药酒,还亲手制作演武器材,讲解各种草药的用途。后来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数十年收藏的武艺资料图册全部赠给了我,对我是寄予了厚望。我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老师的培养,全靠老师留下的这些武术至宝。老师是希望我发扬武当武术。”
对武当武术,尽管学术界还存在着争议,但是,范克平却对李松如老师继承的武当功家南派武艺深信不疑。
“据武当山山志记载,内家拳发源于武当山。武当功家南派是由明代宣德年间武当山一位姓邓的道人传授的,邓钟山是第九代传人。光绪七年,邓钟山应两江总督左宗棠的邀请,到江宁传授武艺,从此开辟了武当功家南派。邓钟山传李老六,李老六又传子李松如……”范克平介绍着武当武术的传承,以及武当武术的内容:武当六路拳、洪门拳、醉八仙、四门刀等等。
经过几十年的修炼,范克平掌握了老师传授的武功秘要,他感受最深的是学习武当功夫最重要的是继承武当精神,那就是追求太极太和、天人合一的境界。“一个和字,就概括了武术的本义。”他说。他讲到自己到茅山采药,技服地痞的经历。
1977年5月,范克平到茅山采集草药,遇到当地六七名地痞寻衅,说什么“草药不准外地人采摘”。面对恶意挑衅,范克平并不以武力相加,而是好话说尽。可是,地痞却不依不饶,一个高大粗壮的地痞乘机向范克平连击两拳。范克平仅施展“提劲法”,就把他手臂的脉门挫伤了。另外两个地痞一齐上前抓住范克平的两臂,结果还是被他的“提劲法”跌仆在地。地痞们方知遇到了行家,便嘻皮笑脸地说,日后无偿地为范克平采集草药。不打不相识,以后,范克平再到茅山采药,果真得到了他们的帮助。随着年龄的增大,这些地痞也都改邪归正,每年范克平到茅山,他们就放下手中的活计,陪着范克平上山采药。范克平对他们的子女也很照顾,有的传授武功,有的介绍到部队当兵。“如果当时不是以和为贵,出手伤人,就团结不了这些人了。”
守望传统武术这片沃土
上个世纪80年代,范克平到南京市体育部门工作,他参加了当时的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并担任南京市武术挖掘整理小组的负责人。由于一直练习传统武术,在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中,范克平是如鱼得水。他访问了许多老拳师,搜集了大量的武术资料,特别是对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的史实资料,他掌握得更加详细。
对这些搜集来的资料,特别是李松如老师留给他的武术典籍,范克平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他说,现在他的家已经成了一个大仓库,堆满了这些图书资料,对一些古书、善本,他进行了裱糊,以防止腐烂损坏。
“家里看着很乱,但是,没有办法,我就喜欢整理这些旧书籍。”他指着凌乱的房间说。
“你爱人对你把家搞得这么乱没有意见?”
“没意见。她非常支持我。”
现在,范克平已经正式整理出版了武术图书48本,还出版了两套教学录像带和10盘武术教学光盘。
除了整理传统武术典籍,2003年,范克平还创办了南京中华传统武术培训学校,公开传授武当武术。学校创办两年多,在社会上的声名越来越大,许多武术爱好者慕名向范克平学习传统武当武术。
范克平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传统武术的感情越来越深,他今生的最大愿望就是把老师继承下来的武当武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我准备把我收藏的近万册传统武术典籍整理好后,陆续地赠送给国家图书馆,让它们造福整个社会。我还有个想法,准备举办一个武术图书博览会,把我收藏的这些书籍送出去展览,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它,认识它的价值。”范克平说着自己的打算,平和的语气中,能让人感到意志的坚定。
责任编辑 王 涛
- 266
- 0
- 0
- 2014-05-03 21:45:42